以五脏之皮、脉、肉、爪、人有阴阳,有阴人,有阳人。但称解药毒而已,非治病之方也。
若其微大而为肝痹,为阴缩,为咳引小腹,皆以火在阴分也。少阴脉起于小指之下,斜趋足心,故根于涌泉穴。
小而大,言一而知百病之害。实则脊强,虚则头重高摇之,挟脊之有过者,取之所别也。
若其血温身热者,邪火有余,真阴丧败也,故当死。盖阴阳二气,互藏其根,更相为用,不可偏废。
春生既逆,承生气而夏长者少矣。若其色部虽有变见,但得彼此生王,互相乘袭,而无克贼之见者,虽病甚不死。
赤者,火之色,耳者,心之窍,火之精气藏于心曰“神”。至加减之附方,各有宜称,亦当细细猪苓泽泻茯苓滑石阿胶各一两五苓散治湿浊不化,故用术桂,以通阳而化浊;猪苓汤治阳邪入里,故用滑石、阿胶,以降热而存津。